塑料产业论坛-塑料技术论坛-专业专注-塑料技术人的分享家园5.塑料改性技术5.2塑料改性加工工艺设计 → [总结]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小结和案例

申请邀请码 注册审核报道帖

  共有6086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

主题:[总结]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小结和案例
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1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[总结]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小结和案例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8/30 14:00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您无权查看精华帖子


免责声明:本网站旨在塑料产业技术交流,所发布的文章仅为网友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论坛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!
[本帖被加为精华]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2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回复:(面具)提高与料筒摩擦,使其正常输送。不是很...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8/30 18:05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  呵呵,没太明白你所说的“往螺杆里面通水”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

    螺杆是空心,中间通水?还是直接把水加在材料里面?还是在料筒周围通冷却水?

    

    相对运动大家都知道的,“你看我向前走,我看你向后走”,螺杆对物料有斜向下的推力,那么物料就对螺杆有斜向上

 

的推力,受力分解初、高中应该都学过,可以体现提高物料与料筒内壁的摩擦,可以有效保证其输送。

 

    就你自己所说,也承认提高物料与料筒摩擦,降低物料与螺杆摩擦,相对而言,就是增加物料与料筒摩擦!

 

    不知道说的对不对,请大侠解密!期待中!

 
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3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8/30 23:29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 

 

        多谢廖总夸奖,革命尚未成功,还需向廖总等前辈学习!
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4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回复:(小凯)[总结]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小结和案例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6 14:50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   话说现在很多老一辈工程师,有一种经验决定一切的想法,其实不然,我不支持唯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论者,两者相结合最重要。

     “相对”资格老点的工程师说:“你们那些理论,都是谬论,与实际生产一点用处都没有”,回一句,现在给你低、中、高三种黏度的PC,本体法、乳液法、不同MFR的ABS树脂,ABS-g-MAH、AS-g-MAH、SAM、LDPE-g-MAH、LLDPE-g-MAH、SBS-g-MAH、SEBS-g-MAH、高胶粉、丙烯酸接枝类弹性体、POE-g-MAH、POE-g-GMA等11中增韧、相容剂,十溴二苯乙烷、溴化环氧树脂、四溴双酚A、溴化聚苯乙烯、三氧化二锑、锑酸钠、3.5水硼酸锌、无水硼酸锌、微胶囊化红磷、MPP、APP、TPP、MCA、N-P膨胀型等14种阻燃剂,做一个能通过125℃球压测试、V0、冲击在60左右的阻燃PC/ABS合金,然后说出大致配方思路,说出其中原因,“嗯、嗯、嗯”说不出来!举了个例子,主要是为了说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  不废话了,这里主要谈一下“重力论”、“润滑论”和“能量损失论”

      “重力论”在生产中的运用:

      “重力论”主要用在挤出下料的时候。任何一个物体与一个斜面接触,除了自身重力,还受到斜面给与的支撑力及摩擦力,而这种简单的受力分析,初高中都学过,只有当重力沿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大小超过摩擦力的时候,物体才会沿斜面下移。

        当用低目数的滑石粉、碳酸钙、硫酸钡等高含量填充PP的时候,往往因填料吸潮以及团聚造成下料困难而出现“架桥”现象,此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添加一定量的白油,添加白油之后,物料与料斗斜面的摩擦系数降低,从而摩擦力降低,在自重作用下,下料变得顺畅!这种“重力论”还可以深化到物料之间,我们把相邻的微小聚集体看成是物料和料斗的关系,白油的加入,同时降低了微小聚集体之间的摩擦力,使其能够依靠自重顺利下料。

       “润滑论”在配方及加工中的运用:

       "润滑剂”大家都耳熟能详,在配方中可以提高各组分之间的分散性,提高颜料分散性,提高熔体流动速率,还可以降低螺杆扭矩,某种意义上提高塑化,降低挤出加工温度,节能、减排,作用不小啊。根据主要用途,又可以分为内、外润滑,内润滑剂主要提高各组分之间分散、提高塑化、提高MFR等作用,外润滑主要是提高产品外观、光泽度、MFR等作用,内、外润滑没有明显的界限

        以上是润滑剂的好处,但润滑剂太多、或者内外润滑失调,则会造成很多加工或产品缺陷,例如:物料被提前挤出,造成塑化不良,出现颗粒中空;塑化不良,造成拉条断条;熔体表面包覆熔体膜,困“气或汽”;假如润滑剂的熔点太低,还会造成“喂料架桥”及“螺杆打滑”,这样不得不降低一区、二区加工温度,从而加大螺杆磨损,提高成本。

       “能量损失论”在加工中的运用:

      有人碰到这样问题“机头口模最边上几根料条总是蜷缩及断条或料条粗心不均”,不管是做阻燃或不阻燃、增强或不增强,都出现此问题。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压力不均所造成的,个人认为最根本原因在“熔体的能量损失”上面,机头口模的具体形状及内部构造大家都是知道的,口模两边熔体被挤出,存在一个速度场的变化,当熔体从口模挤出的时,存在一个速度的方向变化,由于机头口模内部构造所决定,在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候,产生能量损失,从而导致机头压力不均,宏观表现的就是“口模最边上几根料条总是蜷缩及断条或料条粗心不均”。

      说半天,或许有人不清楚,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以相同的速度V,并与地面分别成90°及45°的夹角,抛出一个钢球,钢球所弹起的垂直距离大小必然是90°>45°,这就是一个能量碰撞损失;口模两边料条被挤出也蕴藏着这一个“能量损失理论”。

      以上总结有误之处还望高人多指点,鄙人不甚感激。
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-9-6 15:34:16编辑过]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5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回复:(jason)  重力论喂料用白矿油来改善喂料...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6 16:48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  嗯,有道理,现在做工程塑料接触白油多点,以前做医用塑料接触硅油多一点!没有考虑很周到!白油可以解决的话,一般不会去用硅油的哇!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6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回复:(上海北京顺德)关于边沿料条卷曲和断条&nbs...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6 21:33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廖工分析得更加深层次!得好好钻研廖工所说每句话!我最喜欢做的就是读书,廖工的分析就是一本最好的书!
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7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回复:(面具)高填充,加大量的白油是不是将填料之间...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7 10:29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不是加大量的白油,而是适量的,润湿组分表面,加太多,就跟一坨一坨的一样!

就像吃饭一样,肚子饿要吃饭,吃多了撑死了!都有一个平衡点!
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8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润滑剂、孔洞、塑化、螺杆之关系浅谈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7 11:18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   有一个生产问题,当使用老设备做阻燃ABS或普通ABS的时候,颗粒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断条、孔洞,普通ABS较严重,问题出在哪里呢?

    物料的塑化是依靠:1、料筒的热传导;2、螺杆的剪切、剪切热;3、物料之间的内摩擦;4、物料之间的热传导;5、物料与料筒壁的摩擦。

    相对一台老设备而言,螺棱与料筒壁的间隙增大,螺槽与料筒壁的相对容积增大。

    螺棱与料筒壁间隙增大,导致的是物料回流增加,料筒壁的粘附料增多,粘附料在挤出机中停留时间延长,就可能导致某些组分的分解和炭化

    螺槽与料筒壁相对容积增大,导致的是料筒壁对物料间的热传导时间相对延长,在原有的挤出速度及螺杆剪切情况下,加之因螺棱间隙增加所产生的回流料对原有料的“增塑”作用降低了料筒壁与物料之间的热传导效应降低物料之间的内摩擦,从而使得各段物料处于“过润滑、过塑”状态,造成物料整体塑化不良,宏观变现为挤出颗粒孔洞、断条、黑点增多等现象。

    此时的解决方法除了更换新的料筒和螺纹元件以及调螺杆组合之外,工艺和配方上还有什么改进呢?

    既然前面已经提高“过润滑、过塑”这一点,那么适当降低润滑剂的用量是可行的,润滑剂降低之后,有可能造成整体MFR降低、颜料、抗氧剂等分散不均,此时应该怎么去找这个平衡关系呢?

    根据前面的描述,适当调低加工温度,提高熔体粘度;适当添加橡胶类助剂,如:粉末丁晴橡胶、高胶粉等,减少螺槽中物料的“过润滑、过塑”状态,增加物料之间的内摩擦,“吸收”这种“增塑剂”,缓解这种“过塑”现象---此“吸收”非彼“吸收”,此“增塑剂”非彼“增塑剂”。

    阻燃ABS所包含的粉状阻燃剂、协效剂、增韧剂等加工助剂较普通ABS中多,而这些阻燃剂、协效剂在熔体中处于“非熔”状态增加了物料之间的内摩擦有利于物料之间的热传导,对一些低熔点润滑剂有一定“吸收”效应,从而对这种“过润滑、过塑”现象中所呈现出的“增塑”现象有抑制作用,所以阻燃ABS所表现出的中空、塑化不良现象较轻。

    个人认为这和PVC粉吸收DOP应并属一个道理,同样橡胶类弹性体粉、粉状无机组分以及粉状树脂等也具有一定“吸收”作用,只不过存在吸收大小的关系,橡胶类弹性体粉、粉状无机成分吸收率必然大于粉状树脂成分,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体系选择并添加不同的“吸收剂”,以此改善这种现象。这是根据实际生产问题,加以总结和分析后,萌发的一个想法,敬请高人指点,鄙人不甚感激。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   
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-9-7 14:40:28编辑过]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9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7 15:47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      我们用新机器生产就没事,用老机器生产总出现这类问题,辅料加不进去,特别是润滑剂,只要稍微多一点,就出现孔洞、断条现象,升温、降温、提速、降速、加/减滤网、弄真空,组合怎么调都不行,都解决不了。这也是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,想了想,然后根据平时做实验的观察,就萌发了上面的想法。

    主要是老机器一时又舍不得扔掉,假如设备换新,就没什么讨论意义了。所以想通过一些办法改善一下,看看是否有效果,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,看看有没有不同见解,取长补短,综合整理,再在大机上整它几百公斤试一盘。

   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   


 回到顶部
帅哥哟,离线,有人找我吗?
小凯
  10楼 | QQ | 信息 | 搜索 | 邮箱 | 主页 | UC


加好友 发短信
等级:教授级高工 帖子:1218 积分:3266 威望:0 精华:1 注册:2012/8/29 11:00:00 登录:479次
  发帖心情 Post By:2012/9/8 8:08:00 [显示全部帖子]

    哈哈,猫哥,不错,这个名字挺好!和张工的性格及爱好相符。你们都认识的啊?

    料筒和螺杆的确磨损严重,对我而言,最好换一台新设备,但有人不愿意了哇,老牛还想多拉几年!

    对做研发的人而言,生产最好天天能出个问题,这样见的多,想的多,学的多。生产没问题,就是最大的问题。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
获取邀请码  回到顶部
总数 20 1 2 下一页